综合知识

狂风暴雨网

2025-04-05 20:00:32

在海洋塑料污染管控方面,开展入海垃圾特征研究,为垃圾清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和数据支撑。

在全国层面,探索通过卫星遥感等手段,监测土地利用类型、分布与变化情况和土地覆盖(植被)类型与分布,支撑国家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各地将应对气候变化经费纳入同级政府财政预算,落实相关经费保障政策。

综合知识

(二)基本原则坚持目标导向。按规定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地方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负责人进行约谈,压紧压实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责任。(六)全力推进达峰行动。加大交通运输结构优化调整力度,推动公转铁公转水和多式联运,推广节能和新能源车辆。推动建立常态化的应对气候变化基础数据获取渠道和部门会商机制,加强与能源消费统计工作的协调,提高数据时效性。

推动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重点排放单位数据报送、配额清缴履约等实施情况作为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内容,有关违法违规信息记入企业环保信用信息。修订完善生态示范创建、低碳试点等有关建设规范、评估标准和配套政策,将协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作为试点示范的重要内容。二是长江水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2018年4月、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武汉、南京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有的地方农业种植、养殖、城市初期雨水等面源污染已上升为主要矛盾。在重庆座谈会五周年之际,生态环境部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长江局)分党组书记、局长徐翀接受了记者的专访。严格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强化流域入河排污口监管,组织完成长江流域入河排污口现场核查。

督促指导流域内有关地方政府落实医疗废物和城镇污水处理,确保疫情防控医废处置工作顺利开展。问:长江生态环境保护还面临哪些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有哪些工作设想?答:尽管长江保护修复取得积极进展,但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长江保护修复攻坚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任重道远。

综合知识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深入人心,全流域齐抓共管、保护生态的格局基本形成。按照生态环境部统一部署,全面参与劣V类水体整治专项行动、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绿盾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长江三磷专项排查整治行动、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专项行动、长江经济带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整治专项行动等专项行动,有力支撑了各项任务顺利攻坚。严格执行重大水污染事件报告制度,积极参与和有效应对流域发生的突发水污染事件。积极开展长江保护立法、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条例前期立法工作。

组织开展省界水质监测、饮用水水源地全指标监测、长江干流巡测等工作。维护河湖健康,组织开展重要湿地、重点水域富营养化状况调查及洞庭湖、鄱阳湖、赤水河等重要河湖健康评估试点,扎实推进丹江口、巢湖等重点湖库水生态调查评估,夯实流域水生态保护基础工作。与民进中央共同举办长江保护与发展论坛,通过人大、政协向高层建言。栖息地恢复、生态调度、江湖连通等水生态修复工程大力开展,2019年长江全面实施十年禁渔,水生生物资源得以逐步恢复,长江流域水生态恶化势头得到初步遏制。

参与武汉新冠肺炎疫情医疗废物处置督导检查和指导帮扶工作,组织重要饮用水源地水质跟踪监测。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巩固深化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果

综合知识

按照生态环境部统一部署,全面参与劣V类水体整治专项行动、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行动、绿盾自然保护区监督检查专项行动、长江三磷专项排查整治行动、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专项行动、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专项行动、长江经济带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整治专项行动等专项行动,有力支撑了各项任务顺利攻坚。维护河湖健康,组织开展重要湿地、重点水域富营养化状况调查及洞庭湖、鄱阳湖、赤水河等重要河湖健康评估试点,扎实推进丹江口、巢湖等重点湖库水生态调查评估,夯实流域水生态保护基础工作。

栖息地恢复、生态调度、江湖连通等水生态修复工程大力开展,2019年长江全面实施十年禁渔,水生生物资源得以逐步恢复,长江流域水生态恶化势头得到初步遏制。有的地方农业种植、养殖、城市初期雨水等面源污染已上升为主要矛盾。积极开展长江保护立法、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条例前期立法工作。国务院各部门密切配合、合力攻坚,全面实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二是系统谋划流域生态保护修复顶层设计。建立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联席会议机制,推进跨部门、跨区域水资源保护与水污染防治协作机制建设。

三是全面强化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监管。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有待加强。一些地方湿地萎缩,水生态系统失衡,重点湖泊蓝藻水华居高不下,水生态保护修复需要加强。

参与武汉新冠肺炎疫情医疗废物处置督导检查和指导帮扶工作,组织重要饮用水源地水质跟踪监测。七是积极推进流域管理制度和协作机制建设。

三是长江生态恶化态势得到初步遏制。会同发展改革委建立《长江行动计划》定期调度机制,按季度调度国务院有关部门、沿江11省(市)以及部内相关司局工作进展情况,推动各项任务落地实施,扎实推进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各项任务。严格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强化流域入河排污口监管,组织完成长江流域入河排污口现场核查。全国人大加快长江保护法立法进程,12月26日审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长江保护法》,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

组织编制完成《长江流域(片)水资源保护规划(2016-2030)》《长江经济带沿江取水口排污口和应急水源布局规划》《长江经济带水资源保护带、生态隔离带建设规划》。2018年12月,经国务院同意,生态环境部会同发展改革委制定实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行动计划》(以下简称《长江行动计划》)。

沿江11个省(直辖市)高度重视、狠抓落实。组织开展省界水质监测、饮用水水源地全指标监测、长江干流巡测等工作。

问: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长江局在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做了哪些工作?答: 5年来,长江局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三次长江经济带座谈会讲话精神,在生态环境部、水利部领导下积极推进并重点完成以下工作:一是全面开展长江保护修复规划编制。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围绕制约长江保护修复的热点、难点、痛点和关键环节,深入开展研究,搞清楚问题在哪里,症结在哪里,对策在哪里,落实在哪里,力争在重点行业绿色发展、面源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保护修复等关键环节形成突破,推动长江大保护不断取得新进展。

生态环境部统筹协调、全面推进落实消除劣V类国控断面、排查整治入河排污口等八个专项行动、强化生态环境监管。未来5到15年,长江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生态环境部的安排,从长江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推动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整体治理,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推动流域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长江保护修复、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实现生态文明建设新进步做出积极贡献。2018年4月、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在武汉、南京召开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严格执行重大水污染事件报告制度,积极参与和有效应对流域发生的突发水污染事件。

六是积极推进流域水生态环境统一监测。2016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召开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以下简称重庆座谈会),指出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

长江岸线清理和生态复绿有效推进,重要河湖和小水电开发程度高的中小河流生态流量保障程度持续好转。问:长江生态环境保护还面临哪些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有哪些工作设想?答:尽管长江保护修复取得积极进展,但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长江保护修复攻坚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任重道远。

确保饮水安全,推进重要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推动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和问题整治。继续推进黑臭水体整治、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等重点工作,巩固深化攻坚战成果,深入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

狂风暴雨网

最近更新:2025-04-05 20:00:32

简介:在海洋塑料污染管控方面,开展入海垃圾特征研究,为垃圾清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和数据支撑。

返回顶部